分享真正的重要議題,在網路上激發起更多的正反面討論"


http://toye4441.pixnet.net/blog
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968
http://blog.roodo.com/mis968
http://blog.sina.com.tw/mis968/
http://toye4441.pixnet.net/blog/post/108562430 


"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中華職棒 NBA MLB 4G LTE 颱風 主題 從科學角度看病毒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時事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看另一則問題 .知識問題| 什麼是”靖國神社”?. 發問者: 瓶中精靈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 2005-10-18 09:56:10 解決時間: 2005-10-28 10:03:12 解答贈點: 1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5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90% .共有 10 人評價.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最近日本首相去靖國神社... 引起中國和韓國的反感... 這是為什麼呢? 最佳解答網友票選.. 回答者: [ 微笑妮 :;* ]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18 09:57:32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回覆●●●●●●●●●●●●●●●●●●●●●●●●●● 靖國神社是祭放為日本戰死的公務人員的地方,登記為【宗教團體】。戰後的日本憲法規定『任何宗教團體都無權接受國家特權,國家及其機關不得參與宗教活動。』 首相參拜的對象,是當年侵略中國跟台灣還有朝鮮的人(甚至裡面有的是台籍日本兵)所以當然會引起反彈,一來違憲、二來參拜我們的敵人。 ●台籍日本兵 軍屬、軍夫 (1937年~1945年) 126750名 軍人 (1942~1945年) 80433名 總數 207083名 陣亡人數 30304名(15%) 以上為日本厚生省統計資料 靖國神社──為侵略戰爭呼風喚雨 文/孫東民  日本的靖國神社,因地位怪異,又因祭(示巳)著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牌位,常有日本政要參拜,傷害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成為一個十分敏感的國際問題。近日,又因日本新首相小泉聲言要以首相的身份“正式參拜”而格外受到注目。  靖國神社建在東京的九段,占地近10萬平米,成條形。這個神社有圍牆與外界相隔,中間被一條小路阻斷為前后兩部分。院前立一巨大牌坊(日本人稱“鳥居”),多植樹木﹔后院有拜殿等主建筑。前后院之間的路旁有一對30年代建的展示帝國軍人“武功偉業”的石塔,上有表現“皇運進展”、“鏖戰奮進”的浮雕,16面浮雕中有10面與侵華戰爭有關,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領南京”,令中國人不堪入目。在院內的一側還有個陳列館,稱“游就館”,陳列日本自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為止的戰史,為侵略戰爭歌功頌德。透過日式牌坊,飾有菊花徽記的白幔在拜殿前低垂,陰森中透出一股殺機。  靖國神社原稱“東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6月。起初是祭(示巳)日本軍人的場所,為明治維新時期內戰中死去的數千官兵“招魂”而建,1879年改稱現名。日本的神社是神道祭(示巳)神靈的所在,神道認為“山川草木皆為神”。靖國神社與一般神社不同,它的祭(示巳)對象是死在戰場上的軍人,靖國的“靖”,意與“安”同,“靖國”即“安國”。  在近代歷史上,靖國神社的名字是與戰刀和征伐相聯系的,折射著日本從封建武士社會向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發展,走對外侵略的道路,最后走向破滅的軌跡。明治維新后,日本的為政者們把天皇崇拜與神社信仰一體化,神道變為“國家神道” ,靖國神社逐漸取得了國家神社的顯赫地位,變成由國家護持(管理)的、“超宗教”的祭(示巳)活動的場所。在上個世紀,特別是在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勢力最為猖厥的時期,靖國神社完全變為軍國主義愚弄和籠絡日本國民感情的工具,參拜靖國神社不是宗教行為,而是表忠。出于對外侵略擴張的需要,軍國主義者們編制了種種廉價的神話,用“靖國思想”換取士兵在戰場上的武勇,它要兵士們相信效命沙場如櫻花飄落,其魂可在靖國神社內找到歸宿,作為“靖國祭神”萬世不滅,受人景仰。可悲的是,無數上當受騙的士兵,正是在謊言和神話煸動下被驅趕到戰場,向中國和亞洲人民揮舞起屠刀,又在“重逢靖國”的口號下曝尸于異國荒野,變為孤魂冤鬼。供在靖國神社里的246萬多亡靈,其中有210萬死于二戰。應該說,這些當年被趕上戰場的普通士兵首先是加害者,同時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一些人把死者捧為“英靈”的把戲,實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是現實的需要。  多年來,靖國神社一直是日本極右翼勢力用來為軍國主義招魂、為侵略戰爭翻案而呼風喚雨的“法寶”。雖然在日本戰敗投降后,美國占領軍當局于1945年12月發布廢除國家對國家神道、神社神道進行護持的指令,靖國神社漸次失去昔日的顯赫,只作為民間的宗教法人團體而存在。但在靖國神社供奉的戰爭亡靈的靈牌依然保存。軍國主義的遺老遺少們一直沒有終止力圖東山再起的活動,為尋找把甲級戰犯的亡靈“魂歸靖國”的時機日思夜想。1978年,靖國神社利用舉行秋祭的機會,終于把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等14名甲級戰犯的亡靈,以“昭和殉難者”的名義偷偷弄進靖國神社,在為實現既定目標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實現日本首相的正式參拜。  政府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是違憲的,但長期以來右翼勢力處心積慮要沖破這一禁區。戰后的日本憲法規定,任何宗教團體都無權接受國家特權,國家及其機關不得參與宗教活動。為了搬掉憲法的障礙,50年代以后,右翼勢力不斷施加壓力,要求國會把靖國神社重新由國家護持。日本遺族會、軍恩聯盟、自民黨報答英靈議員協議會等團體打出了“非宗教論”,說靖國神社只是形式上的宗教法人,實際上不是宗教,首相參拜為國戰死的軍人不算宗教活動,不違憲法。從60年代起,自民黨先后多次向國會提出以實現由國家護持為內容的《靖國神社法案》,但因遭到社會輿論和在野黨的強烈反對而沒有得逞。  日本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并非始自今日,只是不明確是公是私。1975年8月15日,在日本戰敗投降后30周年之際,當時的首相三木武夫原想以“自民黨總裁”的身份前往參拜,后權衡再三,決定以私人身份前往。除在8月15日這個特別的日子之外,歷屆日本首相(池田勇人除外)多數在春秋兩次“大祭”時以私人身份前往。中曾根康弘執政期間,打出了沖破禁區、“實行戰后政治總決算”的口號。早在1983年8月,中曾根就以總理大臣的名義進行了參拜﹔1985年的8月15日,中曾根在出席政府舉行的“全國戰歿者追悼會”后,又率內閣成員進行“正式參拜”。這種向被侵略的國家和人民示威的行為,極大地刺傷了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理所當然地遭到國內外的強烈抨擊。懾于國內外的壓力,近几年日本首相中止了參拜,而大臣們的參拜卻末見收斂。  人們看到,盡管二戰結束已半個多世紀,日本有些人至今還在美化侵略而不受懲治,這也與當年美國的對日占領政策有關。在對日占領初期,美國雖然也采取過民主化措施,軍國主義勢力受到打擊,一些為禍亞洲、惡貫滿盈的甲級戰犯被遠東軍事法庭處以極刑,但清理得極不徹底。當年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各國的直接受害者沒能對戰犯徹底審判、失去直接追究侵略責任的機會。在美國把日本經營成反共“防波堤”和橋頭堡的政策下,日本軍國主義未受到認真清算,不少戰犯消遙法外,有的則重返政壇,執掌權力。至今,反對侵略戰爭的正直之士受到打擊,歪曲歷史,為侵略翻案的勢力反而大行其道。日本社會右轉的傾向,足令一切愛好和平之士為之擔憂。  靖國神社登記的是一個宗教團體,但卻散發著軍國主義的刺鼻霉味,大有“秋后算帳”的味道。這里平日冷冷清清,普通市民一向敬而遠之,除了几個“報答英靈之會”之類的成員在那里發發傳單,宣講“解放亞洲”,要人們報答“英靈”等陳詞濫調外,一般市民不予理會,但每到春秋大祭、8.15“終戰日”,卻少不了遺老遺少們的表演。這里聚集著的是著舊軍服、跨東洋戰刀的“皇軍”,打的是書有“北支派遣軍步兵第××連隊”之類的戰旗,有高喊“大東亞聖戰”舊軍人團體,有列隊向“英靈”敬大禮的新生少壯,當然還有拉選票的政客等“精神遺族”,時光在神社內如同又回到了日本戰前,足令不知侵略戰爭為何物的人們眼界大開,也使日本的正義之士為這些精神垃圾的存在羞愧難當。看到此景,才真正覺得日本民族要真正清算過去,使反省侵略成為全民族的共識,仍然任重道遠。  如何對待民族的歷史關乎一個民族的復興與未來。正確對待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那場侵略戰爭,也是發展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不只是一個是否違憲的的問題。日本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動,體現了日本政府、日本國如何認識歷史的總體意志,無疑也是對曾經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一次極大的精神剌傷,是在向受好和平的人們的公然示威。 ●●●●●●●●●●●●●●●●●●●●●●●●●●END* 參考資料 ●知識、統整而來 相關詞: 靖國神社是什麼,參拜靖國神社,靖國神社在哪,靖國神社 交通,靖國神社怎麼去,日本靖國神社,靖國神社爭議,靖國神社由來,靖國神社事件,靖國神社台灣人 靖國神社,日本首相,日本,靖國,中曾根,甲級戰犯,自民黨,宗教團體,日本兵,軍國主義[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4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看另一則問題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時事 ]關於靖國神社 . [ 世界史 ]哪些國家很討厭日政府官員... . [ 新聞節目 ]靖國神社是什麼,靖國神社... . [ 其他 ]日本靖國神社的歷史背景? . [ 其他 ]靖國神社歷史? . [ 時事 ]靖國神社事件? . 更多 個人推薦 [ 貸款 ]【享好貸】小白§負債§聯... . [ 貸款 ]中壢機車借款不留車的 . [ 貸款 ]你不必再等貸了'... . [ 貸款 ]貸款請找'=享好... . [ 貸款 ]還在詢問多家代辦嗎~!?... . [ 貸款 ]➔➔→還在尋找➔➔→有工... . .其他回答(4) 意見(0) 相關評論(0) . 001 回答者: 虎次郎 ( 實習生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18 09:57:47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靖國神社是祭放為日本戰死的公務人員的地方(靖國神社建在東京的九段,占地近10萬平米,成條形。) 登記為宗教團體 戰后的日本憲法規定,任何宗教團體都無權接受國家特權,國家及其機關不得參與宗教活動。 首相參拜的對象 是當年侵略中國跟台灣還有朝鮮的人(甚至裡面有的是台籍日本兵) 所以當然要不爽 一來違憲 二來參拜我們的敵人 下面有更詳細的資料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詳讀 簡言之,日本右翼之風仍控制政界主要力量,只是忌怕美國沒有再搞軍國,所以找靖國抗議一定會被這樣 台籍日本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籍日本兵人數統計表 : 軍屬,軍夫 (1937年~1945年) 126750名 軍人 (1942~1945年) 80433名 總數 207083名 陣亡人數 30304名(15%) 以上為日本厚生省統計資料. 不同文獻的相關數字有異,並不相符 台籍日本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去服兵役的台灣人。「台籍日本兵」在相關文獻中有種種不同的稱謂,除了「台籍日本兵」、「台灣人日本兵」、「台灣人原日本兵」、「原台灣人日本兵」等稱謂以外,由於在1944年9月以前這些軍人在名義上是以「志願兵」的形式徵召的,所以也有人用「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語彙來指涉這些軍人。 至日本投降為止,總計台灣人當日本兵的人數有8萬多人,而被徵為軍屬(含軍伕)的,更多達126,700多人,共20多萬人.此外,還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學徒兵」。整體而言,台灣人為了日本打所謂的「大東亞聖戰」而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3萬多人(李筱峰 1997)。 目錄 [顯示隱藏] 1 歷史背景 2 台籍日本兵在日軍中的地位變遷 2.1 祇能當"軍夫,軍屬"時期 (1937年9月~1942年1月16日) 2.2 可當"軍人"時期 (1942年1月16日~1945年9月2日) 3 台籍日本兵犯下的戰爭罪行 4 戰後的賠償情況 5 台籍日本兵個案 5.1 董長雄:戰後被日本政府忽視的甲級戰犯 5.2 簡傳枝:自願的台籍日本兵 5.3 史尼育唔:經31年才解甲歸鄉的台籍日本兵 6 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本軍歌 7 和「台籍日本兵」相關的史料與研究 8 參考出處 9 相關條目 [編輯] 歷史背景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前,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人民的朝鮮人、台灣人並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過,客觀而言,朝鮮2,140萬左右的人口,委實是一大人力資源。因此,1938年2月,由於「陸軍特別志願兵令」的發布,日本首先在朝鮮實施志願兵制度(周婉窈 1996,183)。 在台灣,與朝鮮同性質的「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2年才實施。不過,早在1937年秋天,台灣的殖民當局即已開始徵用軍伕以擔負軍中雜役。隨著日本對華戰爭的昇高與擴大,台灣人也被徵調為翻譯人員,經訓練後負責福建話、廣東話與北京官話。在戰爭期間,由於台灣的軍伕以及翻譯人員的數目被列為軍事機密,所以從一般資料中無法得知總人數(周婉窈 1996,185)。 在「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開始實施以後,台灣人對於志願兵制度的反應算是相當熱烈。在1942年,共有425,921個台灣人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約等於100個男子中即有14人申請(佔當時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第二回的志願人數更多,共有601,147人應徵1,000左右的位置(周婉窈 1996,186-7)。 台灣的「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3年與朝鮮同時實施。第一回有316,097人申請3,000個訓練生徒的位置。由於徵兵制度實施在即,海軍志願兵制度在1944年廢除,陸軍志願兵制度則在1945年廢除。至此為止,共有16,500個台灣人 --- 其中陸軍志願兵約5,500人,海軍志願兵約11,000人 --- 加入日本軍隊作戰(周婉窈 1996,187)。 台灣的全面徵兵制度在1945年年初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 據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37年到1945年為止,「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軍夫126750名,從1942到1945年則徵募了軍人80433人,合計共207083名;這20多萬人中有30304人在戰場上陣亡,約總數的15%。 在這些戰死者當中,共有2萬8千名戰死的台籍日本兵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國神社。此外,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裡亦供奉著33,000多名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厚生省統計的陣亡人數30304名不符),李登輝的大哥李登欽亦以日本名字「岩里武則」名列其中;日本靖國神社與台灣濟化宮的台籍日本兵有重疊。 002 回答者: 火雲邪神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18 09:58:50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靖國神社是祭放為日本戰死的公務人員的地方(靖國神社建在東京的九段,占地近10萬平米,成條形。) 登記為宗教團體 戰后的日本憲法規定,任何宗教團體都無權接受國家特權,國家及其機關不得參與宗教活動。 首相參拜的對象 是當年侵略中國跟台灣還有朝鮮的人(甚至裡面有的是台籍日本兵) 所以當然要不爽 一來違憲 二來參拜我們的敵人 下面有更詳細的資料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詳讀 簡言之,日本右翼之風仍控制政界主要力量,只是忌怕美國沒有再搞軍國,所以找靖國抗議一定會被這樣 台籍日本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籍日本兵人數統計表 : 軍屬,軍夫 (1937年~1945年) 126750名 軍人 (1942~1945年) 80433名 總數 207083名 陣亡人數 30304名(15%) 以上為日本厚生省統計資料. 不同文獻的相關數字有異,並不相符 台籍日本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去服兵役的台灣人。「台籍日本兵」在相關文獻中有種種不同的稱謂,除了「台籍日本兵」、「台灣人日本兵」、「台灣人原日本兵」、「原台灣人日本兵」等稱謂以外,由於在1944年9月以前這些軍人在名義上是以「志願兵」的形式徵召的,所以也有人用「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語彙來指涉這些軍人。 至日本投降為止,總計台灣人當日本兵的人數有8萬多人,而被徵為軍屬(含軍伕)的,更多達126,700多人,共20多萬人.此外,還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學徒兵」。整體而言,台灣人為了日本打所謂的「大東亞聖戰」而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3萬多人(李筱峰 1997)。 目錄 [顯示隱藏] 1 歷史背景 2 台籍日本兵在日軍中的地位變遷 2.1 祇能當"軍夫,軍屬"時期 (1937年9月~1942年1月16日) 2.2 可當"軍人"時期 (1942年1月16日~1945年9月2日) 3 台籍日本兵犯下的戰爭罪行 4 戰後的賠償情況 5 台籍日本兵個案 5.1 董長雄:戰後被日本政府忽視的甲級戰犯 5.2 簡傳枝:自願的台籍日本兵 5.3 史尼育唔:經31年才解甲歸鄉的台籍日本兵 6 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本軍歌 7 和「台籍日本兵」相關的史料與研究 8 參考出處 9 相關條目 [編輯] 歷史背景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前,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人民的朝鮮人、台灣人並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過,客觀而言,朝鮮2,140萬左右的人口,委實是一大人力資源。因此,1938年2月,由於「陸軍特別志願兵令」的發布,日本首先在朝鮮實施志願兵制度(周婉窈 1996,183)。 在台灣,與朝鮮同性質的「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2年才實施。不過,早在1937年秋天,台灣的殖民當局即已開始徵用軍伕以擔負軍中雜役。隨著日本對華戰爭的昇高與擴大,台灣人也被徵調為翻譯人員,經訓練後負責福建話、廣東話與北京官話。在戰爭期間,由於台灣的軍伕以及翻譯人員的數目被列為軍事機密,所以從一般資料中無法得知總人數(周婉窈 1996,185)。 在「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開始實施以後,台灣人對於志願兵制度的反應算是相當熱烈。在1942年,共有425,921個台灣人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約等於100個男子中即有14人申請(佔當時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第二回的志願人數更多,共有601,147人應徵1,000左右的位置(周婉窈 1996,186-7)。 台灣的「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3年與朝鮮同時實施。第一回有316,097人申請3,000個訓練生徒的位置。由於徵兵制度實施在即,海軍志願兵制度在1944年廢除,陸軍志願兵制度則在1945年廢除。至此為止,共有16,500個台灣人 --- 其中陸軍志願兵約5,500人,海軍志願兵約11,000人 --- 加入日本軍隊作戰(周婉窈 1996,187)。 台灣的全面徵兵制度在1945年年初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 據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37年到1945年為止,「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軍夫126750名,從1942到1945年則徵募了軍人80433人,合計共207083名;這20多萬人中有30304人在戰場上陣亡,約總數的15%。 在這些戰死者當中,共有2萬8千名戰死的台籍日本兵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國神社。此外,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裡亦供奉著33,000多名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厚生省統計的陣亡人數30304名不符),李登輝的大哥李登欽亦以日本名字「岩里武則」名列其中;日本靖國神社與台灣濟化宮的台籍日本兵有重疊。 [編輯] 台籍日本兵在日軍中的地位變遷 二戰時期台籍日本兵經歷了從「軍屬、軍夫」身份到「軍人」身份的演變。 台灣是日本于甲午戰爭後從中國滿清手中奪得.台灣民眾以漢人為主體,且在被日本佔領後台灣人多次武裝反抗.由於擔心台灣人在中國戰場上會倒戈,日本對讓台灣民眾參加日軍一事一直有所顧忌. 並且軍人在日本是一個榮譽的身份,因此日本初期並不情願讓他們眼中的「二等人」———台灣民眾當軍人,而是作為「軍屬、軍夫」。按照「軍人、軍犬、軍馬、軍屬、軍夫」的排序,"軍夫"最為劣等。(注: 軍屬 是當時日軍用語,乃日語,軍人佣人之意,非漢語的軍人家屬之意. 軍夫 亦是當時日軍用語,非 軍伕 之誤.) [編輯] 祇能當"軍夫,軍屬"時期 (1937年9月~1942年1月16日) 中日開戰後,日本為了應付中國戰線的日軍軍需物資補給工作,在1937年9月開始徵召台灣人充當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屬與軍夫。第一批台籍軍夫參加了上海戰役(淞滬會戰)。這批台籍日本兵稱為「台灣農業義勇團」,在上海附近開農場,種新鮮蔬菜。隨著戰局的擴大,日本的"台灣總督府"又以各種名義招募台籍軍屬、軍夫到中國戰線擔任物資運輸、占領區工農業建設等工作,包括:農業指導挺身團、台灣特設勞務奉工團、台灣特設勤勞團、台灣特設建設團等。 1938年4月起,日本「朝鮮總督府」開始實施「朝鮮特別志願兵制度」,召募朝鮮人以「軍人」身份加入日本皇軍。這代表日本政策的轉變,開始動員殖民地民眾投入正規作戰的行列之中。由於對台灣人參軍還是有所顧忌.並未在台灣採取相同措施. 1938年9月間,日本為了向台灣民眾表示任何人都要為日本侵略戰爭付出,任何人都沒有特別待遇,徵用當時台北市的聞人去當軍夫,築造軍用機場.包括林熊祥、顏德修(以上富戶),陳逸松、李瑞漢、陳增全、吳鴻麒(以上律師),邱德金、施江南、葉貓貓、翁瑞春(以上醫生),張鴻圖、姜鼎元、陳金萬、黃逢春(以上實業家),郭雨新、林佛樹(青年知識份子).這些聞人並未做苦工,宣傳意味濃厚. [編輯] 可當"軍人"時期 (1942年1月16日~1945年9月2日) 在朝鮮志願兵的表現獲得日本政府肯定後,加上台灣的皇民化運動也進行得很順利,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1941年6月20日,日本「台灣總督府」與台灣日軍司令部正式宣佈,志願兵制度將在1942年開始在台灣實施。當時日本「台灣總督府」只是宣佈該政策將要施行,詳細的申請方法與施行細則都未宣佈,但立即獲得台灣青年的熱烈迴響。據當時媒體報導,此項政策剛剛宣佈幾天之內便有700多人向台灣日軍司令部和各地憲兵隊提交志願書,到8月底更突破3000名,至開戰後的1942年初更達2萬人以上. 1942年1月16日,日本「總督府情報部」發佈《陸軍志願兵訓練所生徒募集綱要》,正式接受台灣人志願從軍的申請。在該綱要中要求,年齡17歲以上、無重大犯罪、符合體位標準者均可申請。 在正式申請期間的1942年2月1日到3月10日,約有42.6萬台灣人提出申請,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有學者估計這相當於當時全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當時,許多台灣青年甚至以寫血書的方式表達自己強烈的希望。 根據訪問在世台籍日本兵的記錄顯示,少數人的確是在日本有形無形的壓力下「自願」參加志願兵,大多數人確實是因為發自「內心的赤誠」而申請加入日本軍隊。 經過3個月的出身調查、學科筆試與口試等重重測驗後,1942年6月9日,1020名檢查合格者,分別在同年7月與次年1月入伍受訓。 結訓後,這些台籍日本兵分別在1943年4月與7月派遣至台灣軍所屬各部隊中,其中以加入日軍第48師團的留守部隊者較多,併在1943年底前往東印度群島中的東帝汶加入當時在島上的第48師團戰鬥部隊中;另外也有被派遣到爪哇島、呂宋島、馬來半島的。 戰局變化使日本「台灣總督府」于1943年1月又實施第二期陸軍志願兵募集。這一回申請者數量更多,高達60萬人。「總督府」堅持高標準,僅檢選了其中1030名進入陸軍。同年7月起開始募集,海軍特別志願兵。申請者也高達31.6萬人。 在戰局的節節惡化下,日本終究走上了在台灣實施全面徵兵之路。1943年9月23日,台灣軍司令部、高雄警備府與「台灣總督府」共同發表聲明,將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徵兵制度。在這項制度正式實施之前,日本又在台灣多次募兵,前後共招募了約4200名漢族陸軍志願兵與1800名原住民志願兵以及1.1萬名海軍志願兵,合計約1.7萬名。 到了戰況極端惡化的1945年1月,台灣開始正式舉辦徵兵檢查。第一批45726名受檢者中,有22070名被錄取。據說到日本戰敗為止共約20萬人以上曾接受徵召,但這數字應該包括曾接受徵兵檢查但並未正式徵召入伍者。 [編輯] 台籍日本兵犯下的戰爭罪行 台籍日本兵主要從事後勤工作.但也有為數不少者為日本衝鋒陷陣,甚至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屠殺、拷問、搶掠、強姦等罪行.並從中體驗享受「天皇軍隊」的威風。戰後,據知有26名台籍日本兵被盟軍國際審判庭,判成戰犯,判決死刑。 [編輯] 戰後的賠償情況 日本戰敗後,日本政府在台灣發行的軍用手票、保險、郵政儲金等,一夕間成為廢紙,無從追討。 1977 年,台灣5個民間團體,如「台灣前國軍退伍軍人及遺族協會」,「台日和平友好促進會」等組織開始對日本政府要求補償金,包括當年的軍事郵政儲金、簡易人壽保險金以及海外日本兵軍餉等.日本政府也由國會立法通過並於1995年開始發放補償金。由於台籍日本兵方面認為,金額不夠,無法接受,至2005年為止仍然與日本方面進行交涉。 日本政府對台籍日本兵有差別待遇。二次大戰戰死和失蹤的台籍日本兵有30,304名。遺屬經過多年爭取,20世紀90年代才得到每人日幣200萬(摺合台幣約43萬元)的弔慰金。比起純日本軍的慰問金數目,相差數十倍。就日軍及軍屬未付薪資、軍事郵政儲金、外地郵政儲金、簡易人壽保險金、郵政年金等五項給付,後來付給日本軍人的是原金額的7,000倍。至於付給台籍日本兵的,則只有120倍。 2000年後台籍日本兵拿到的給付,摺合台幣只有兩三萬元。台灣國史館李展平說,許多老兵認為受到重大侮辱,氣得拒絕領取,聲稱「要讓日本政府永遠欠我們!」 [編輯] 台籍日本兵個案 [編輯] 董長雄:戰後被日本政府忽視的甲級戰犯 台籍日本兵董長雄因成為甲級戰犯而被判絞刑所寫的遺書,一直被放於日本靖國神社,未交到遺屬手上. 2003年,台灣"全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會長許昭榮被日本人告知此事,並經由他將遺書影印本帶回台灣,交給董長雄家屬, 台籍日本兵董長雄,二戰期間離開妻子和年幼的獨子,被日本政府徵召到印尼管理戰俘營。日本投降後,這名憲兵隊通譯被盟軍國際審判庭,判成A級戰犯,判處絞刑,當時有26名管理員被處死,但只有兩人被處絞刑。臨刑之前寫了遺囑。這份遺囑,日本政府並沒有交給遺族,而是放於日本靖國神社。他臨死前遺願,希望死後獨子董英明能接受日本教育。但董英明已因癌症病故多年,終其一生,不曾受到日本政府的照顧。 董長雄遺書中寫著: [我是台灣人,因故我奉獻我的身體,犧牲了妻子,在法庭上力爭,最後失敗而赴死地 。我是為了日本,遵守始終一貫的信念來戰鬥。如今國籍雖有變更,但我仍想以日本軍人身分走向那另一個國度。若是這法庭不是為正義,而是為報復而進行裁判,那我被判處死刑也毫無怨言。] 在遺書中為獨子董英明請求: [大日本帝國若能復興,期望日本政府能給我那一個兒子有接受日本教育的機會。] 只是日本政府沒有依照其遺願,讓董英明到日本接受教育,更讓董長雄的遺書留在日本靖國神社五十多年。 台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劉峰松、編纂李展平到屏東縣做戰後史田野調查,在楓港找到董長雄的兒媳孫素珠。她說,房租兩千塊錢,一年頂多三個月有工作。這台籍日本兵的後代家徒四壁,日本政府從未關照他們家。 2003年日本政府曾請許昭榮代為探視董英明,了解其近況,但知道董英明已因癌症病故後,即不再聞問。 [編輯] 簡傳枝:自願的台籍日本兵 簡傳枝,于2005年84歲的宜蘭縣民,60年前志願從軍當日本兵,日本名「竹內傳一」。簡傳枝花了五年時間,以日文、中文完成「台灣籍日本兵手記」,並提供給在台灣的國史館參考。 簡傳枝說:「當年自願當日本兵的台灣囝仔(閩南語:年輕人、小子之意),只想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沒有侵犯他國的意圖!」他透露說:「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可說是二等、甚至三等國民;日本人吃白砂糖,台灣人配給較差的黑砂糖;日本人吃上等瘦肉,台灣人供給量少的下等豬肉。因為只有當兵才能不被歧視,可享受與日本人同樣的待遇,因此,許多台灣人就志願從軍。」 簡傳枝說,1942年,42萬多名台灣人自願當日本兵,但經過嚴格篩選後,只錄取502人;有台灣人未獲錄取當日本兵者,甚至想不開去自殺。他那年21歲,在七堵鄉公所畜產課課員,志願從軍並獲錄取。 簡傳枝說,當時台灣籍日本志願兵可說是「男人中的男人」,極為風光。那時自願進入日本陸軍,將生命奉獻給日本的台灣籍日本兵,為的只是表現台灣人也有資格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成為一等國民,根本沒有要侵犯中國或他國的意圖。 簡傳枝問:「如果當年日本沒有戰敗,台灣現在還可能是日本的領土,何來背叛之說?」當年他爭取到平等的待遇,到現在還以曾身為日本兵為榮,也曾四度到日本靖國神社參拜過。 簡傳枝同時保存一個「大東亞從軍記章」,是參加戰爭,日軍送的紀念品。簡傳枝說:「但在反日宣傳教育下,戰後出生的年輕人往往對上一代曾為日本兵的長者,誤會是侵害中國人、幫助仇敵、當成背叛者!這應該是60年來台灣籍日本兵共同的沈鬱吧!」 簡傳枝並進一步表示:「一切紛擾,就留給歷史去解決吧!」 [編輯] 史尼育唔:經31年才解甲歸鄉的台籍日本兵 史尼育唔在日治時期叫「中村輝夫」,漢名叫「李光輝」,是屬於阿美族的台灣原住民。1943年離開花蓮家鄉被日本皇軍派到印尼,在印尼摩羅泰島叢林中不知道日本已經戰敗,利用野外求生的知識獨自在叢林中度過31年,直到1974年12月才被人發現。回到台灣已人事全非,妻子改嫁,而當時出生僅一個月的兒子已長大成人。 靖國神社原稱“東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6月。 起初是祭(示巳)日本軍人的場所,為明治維新時期內戰中死去的數千官兵“招魂”而建,1879年改稱現名。 日本的神社是神道祭(示巳)神靈的所在,神道認為“山川草木皆為神”。 靖國神社與一般神社不同,它的祭(示巳)對象是死在戰場上的軍人,靖國的“靖”,意與“安”同,“靖國”即“安國”。 日本的靖國神社,因地位怪異,又因祭(示巳)著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牌位,常有日本政要參拜,傷害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成為一個十分敏感的國際問題。近日,又因日本新首相小泉聲言要以首相的身份“正式參拜”而格外受到注目。 靖國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資訊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